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 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 前一修订版 | ||
三级价格歧视 [2017/12/15 14:30] 刘衍波 [三级价格歧视] |
三级价格歧视 [2019/01/06 08:59] (当前版本) |
||
---|---|---|---|
行 8: | 行 8: | ||
|危 害|存在正的社会福利[[净损失]]| | |危 害|存在正的社会福利[[净损失]]| | ||
===== 三级价格歧视产生理论 ===== | ===== 三级价格歧视产生理论 ===== | ||
- | 价格歧视是指企业在出售完全一样的或经过差异化的同类产品时,对不同的顾客索取不同的价格。由于这些价格并不完全反映其产品的真实价值,所以价格歧视运用了非线性定价策略。价格歧视作为一种理论,属于[[定价]]策略的范畴,无任何褒贬之意。价格歧视如果被垄断者所用,依靠其垄断地位采取高于单一价格的歧视性高价时,将会造成对消费者的掠夺,使社会福利受到损失,同时会削弱竞争,进一步加强垄断。这一行为应当受到政府部门的禁止和管制。但在垄断市场上,在具有较多竞争对手、竞争激烈的行业里,价格歧视以各种各样的灵活形式被广泛运用。它是一种有效的[[价格策略]],不仅有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其经营目标,并且顺应了消费者的心理差异,满足了消费者多层次的需要。英国经济学家[[庇古]](Pigou)于1920年提出,根据歧视程度的高低,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每一个买者对产品可能支付的最大货币量(买者的[[保留价格]])来制订价格,从而获得全部[[消费者剩余]]的[[定价]]方法。由于企业通常不可能知道每一个顾客的保留价格,所以在实践中不可能实行完全的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不同消费量或者“区段”索取不同的价格,并以此来获取部分消费者剩余。[[数量折扣]]是二级价格歧视的典型例子。一级和二级价格歧视分别使厂商全部和部分的攫取了消费者剩余,并将这部分消费者剩余转化为利润。但另一方面,一级和二级价格歧视实现了P=MC([[均衡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利润最大化的要求)的资源有效配置原则。三级价格歧视是指企业将其顾客划分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别,对每类顾客索取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是最普遍的价格歧视形式。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的不同主要在于,三级价格歧视利用了关于需求的直接信息,而二级价格歧视则是通过消费者对不同消费包的选择,间接地在消费者之间进行挑选。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企业都可以实行价格歧视策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每个企业都是价格的接受者,价格歧视现象就不可能产生。 | + | 价格歧视是指企业在出售完全一样的或经过差异化的同类产品时,对不同的顾客索取不同的价格。由于这些价格并不完全反映其产品的真实价值,所以价格歧视运用了非线性定价策略。价格歧视作为一种理论,属于[[定价]]策略的范畴,无任何褒贬之意。价格歧视如果被垄断者所用,依靠其垄断地位采取高于单一价格的歧视性高价时,将会造成对消费者的掠夺,使社会福利受到损失,同时会削弱竞争,进一步加强垄断。这一行为应当受到政府部门的禁止和管制。但在垄断市场上,在具有较多竞争对手、竞争激烈的行业里,价格歧视以各种各样的灵活形式被广泛运用。它是一种有效的[[价格策略]],不仅有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其经营目标,并且顺应了消费者的心理差异,满足了消费者多层次的需要。 |
+ | |||
+ |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Pigou)于1920年提出,根据歧视程度的高低,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每一个买者对产品可能支付的最大货币量(买者的[[保留价格]])来制订价格,从而获得全部[[消费者剩余]]的[[定价]]方法。由于企业通常不可能知道每一个顾客的保留价格,所以在实践中不可能实行完全的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不同消费量或者“区段”索取不同的价格,并以此来获取部分消费者剩余。[[数量折扣]]是二级价格歧视的典型例子。一级和二级价格歧视分别使厂商全部和部分的攫取了消费者剩余,并将这部分消费者剩余转化为利润。但另一方面,一级和二级价格歧视实现了P=MC([[均衡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利润最大化的要求)的资源有效配置原则。三级价格歧视是指企业将其顾客划分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别,对每类顾客索取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是最普遍的价格歧视形式。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的不同主要在于,三级价格歧视利用了关于需求的直接信息,而二级价格歧视则是通过消费者对不同消费包的选择,间接地在消费者之间进行挑选。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企业都可以实行价格歧视策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每个企业都是价格的接受者,价格歧视现象就不可能产生。 | ||
===== 三级价格歧视价格歧视 ===== | ===== 三级价格歧视价格歧视 ===== | ||
价格歧视的实施必须满足三个前提条件:第一,企业必须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市场价格。第二,企业必须有容易区别的、对产品有不同[[需求弹性]]的顾客群。只有具备这一条件,企业才有可能采用逆弹性[[定价]]法,在需求弹性大的市场上制订较低的价格,在需求弹性较低的市场上制订较高的价格,通过价格歧视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剩余]]。第三,企业必须有效地制止消费者的套利行为。即企业能够成功地分离市场,以低价购买商品的消费者没有途径再以高价卖出。电信运营业基于网络而运营,同时又是典型的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行业,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性。这一特性使得电信运营商具有一定的价格影响能力。电信网络的实体是由用户终端设备通过传输系统与交换系统相连,最终形成以交换系统为中心的网状结构。消费者的身份在网路交换系统中被抽象为一个个号码,电信运营商通过对号码的控制实现对用户消费行为的控制。电信运营商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对市场的细分,识别具有不同需求弹性的消费群体,并有效杜绝用户的套利行为。电信运营业的上述特点赋予了其实施价格歧视的完备能力。 | 价格歧视的实施必须满足三个前提条件:第一,企业必须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市场价格。第二,企业必须有容易区别的、对产品有不同[[需求弹性]]的顾客群。只有具备这一条件,企业才有可能采用逆弹性[[定价]]法,在需求弹性大的市场上制订较低的价格,在需求弹性较低的市场上制订较高的价格,通过价格歧视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剩余]]。第三,企业必须有效地制止消费者的套利行为。即企业能够成功地分离市场,以低价购买商品的消费者没有途径再以高价卖出。电信运营业基于网络而运营,同时又是典型的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行业,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性。这一特性使得电信运营商具有一定的价格影响能力。电信网络的实体是由用户终端设备通过传输系统与交换系统相连,最终形成以交换系统为中心的网状结构。消费者的身份在网路交换系统中被抽象为一个个号码,电信运营商通过对号码的控制实现对用户消费行为的控制。电信运营商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对市场的细分,识别具有不同需求弹性的消费群体,并有效杜绝用户的套利行为。电信运营业的上述特点赋予了其实施价格歧视的完备能力。 | ||
行 14: | 行 16: | ||
垄断者对同样的商品和劳务收取不同的价格称为价格歧视。价格歧视分为三种,其中二级、三级价格歧视应用较为普遍。[[二级价格歧视]]是指按相同商品的不同消费量收取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或对不同市场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对消费者分类的主要依据有:收入、年龄、性别、地区等。需要指出,垄断者实施价格歧视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经济学上所说的价格歧视并不具有任何政治色彩和道德背景,也不意味着对实施对象的偏见和贬斥。由于二级、三级价格歧视广泛应用于厂商的[[定价]]实践中,且价格歧视理论又是非完全竞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它的研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颇具价值。 | 垄断者对同样的商品和劳务收取不同的价格称为价格歧视。价格歧视分为三种,其中二级、三级价格歧视应用较为普遍。[[二级价格歧视]]是指按相同商品的不同消费量收取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或对不同市场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对消费者分类的主要依据有:收入、年龄、性别、地区等。需要指出,垄断者实施价格歧视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经济学上所说的价格歧视并不具有任何政治色彩和道德背景,也不意味着对实施对象的偏见和贬斥。由于二级、三级价格歧视广泛应用于厂商的[[定价]]实践中,且价格歧视理论又是非完全竞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它的研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颇具价值。 | ||
===== 三级价格歧视实际运用 ===== | ===== 三级价格歧视实际运用 ===== | ||
- | 三级价格歧视概念三级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某种特定的标准将客户进行分类,明确每位客户属于哪个类别,并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采取逆弹性法则,对需求价格弹性大的消费者索取低价,对需求价格弹性小的消费者索取高价。三级价格歧视是最常用的价格歧视手段。在实践中,企业往往利用品牌差异、产品差异并结合其它营销手段来达到三级价格歧视的目的。三级价格歧视品牌差异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电信运营商的品牌竞争将成为焦点,客户对运营商品牌和服务(产品)品牌的忠诚度将成为竞争的核心。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建立了“[[全球通]]”、“[[神州行]]”、“[[如意通]]”等产品品牌;中国网通建立了“情传万家”服务品牌。但从总体上看,由于对消费者目标群体的细分程度不够,电信服务(产品)细分品牌的建立仍不够充分,还存在着对一些品牌的宣传力度不足、客户认知度不高的问题。规模较大的电信运营企业可以实施多品牌策略,拥有多个品牌,形成品牌群。这样可以利用不同的品牌、针对不同档次的消费者制订出不同的价格。如果企业规模较小,难以支撑多个品牌,也可以在一个品牌下采用多个品种、推出多个系列。只要产品有差别,并将有差别的产品个性化,形成不同品种或不同系列,利用品种或系列之间的不同就可对消费者进行价格歧视。只有通过对主品牌和细分品牌的宣传,实现客户对不同品牌价值认知的差异.才能最终实现差异化[[定价]]策略。三级价格歧视产品差异电信语音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进入成熟期。与此同时,由于电信技术不断发展,新业务层出不穷,形成了多种技术并存,业务多层次、多样化以及不同业务市场相互促进和竞争的格局。各种[[电信增值业务]]和数据业务将在电信市场竞争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信运营企业可以通过新业务研发和业务组合实现电信服务(产品)的差异,进而实现差异化定价。如全球最成功的移动数据服务提供商之一的日本DoCoMo就号称拥有1000多项[[移动增值业务]]。为了实现最大收益,DoCoMo采取了分步收入的模式和分客户群进行[[定价]]管理的方法,其差异化收费和差异化服务以及运用基于分组化信息流量的计价方式大大增加了其用户数量、用户忠诚度和用户使用率,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借鉴。三级价格歧视服务差异通过提供差异化的、不同等级的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服务需求(如为[[大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为普通客户提供规范化服务等),进而实现价格的差异化。超越通信业务以外的服务和产业链服务联盟是电信运营企业服务创新的探索方向。根据“[[二八理论]]”对大客户实行个性化服务、建立客户经理负责制是开发和稳定大[[客户市场]]的关键。中国联通在这方面做了尝试和努力。通过建立各级[[大客户]]中心,为大客户提供上门服务、综合业务“一站式服务”,还为其提供交通港站和海关绿色通道等通信业务以外的服务,深受大客户的欢迎。 | + | 三级价格歧视概念三级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某种特定的标准将客户进行分类,明确每位客户属于哪个类别,并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采取逆弹性法则,对需求价格弹性大的消费者索取低价,对需求价格弹性小的消费者索取高价。三级价格歧视是最常用的价格歧视手段。在实践中,企业往往利用品牌差异、产品差异并结合其它营销手段来达到三级价格歧视的目的。三级价格歧视品牌差异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电信运营商的品牌竞争将成为焦点,客户对运营商品牌和服务(产品)品牌的忠诚度将成为竞争的核心。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建立了“[[全球通]]”、“[[神州行]]”、“[[如意通]]”等产品品牌;中国网通建立了“情传万家”服务品牌。但从总体上看,由于对消费者目标群体的细分程度不够,电信服务(产品)细分品牌的建立仍不够充分,还存在着对一些品牌的宣传力度不足、客户认知度不高的问题。规模较大的电信运营企业可以实施多品牌策略,拥有多个品牌,形成品牌群。这样可以利用不同的品牌、针对不同档次的消费者制订出不同的价格。如果企业规模较小,难以支撑多个品牌,也可以在一个品牌下采用多个品种、推出多个系列。只要产品有差别,并将有差别的产品个性化,形成不同品种或不同系列,利用品种或系列之间的不同就可对消费者进行价格歧视。只有通过对主品牌和细分品牌的宣传,实现客户对不同品牌价值认知的差异.才能最终实现差异化[[定价]]策略。 |
+ | |||
+ | 三级价格歧视产品差异电信语音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进入成熟期。与此同时,由于电信技术不断发展,新业务层出不穷,形成了多种技术并存,业务多层次、多样化以及不同业务市场相互促进和竞争的格局。各种[[电信增值业务]]和数据业务将在电信市场竞争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信运营企业可以通过新业务研发和业务组合实现电信服务(产品)的差异,进而实现差异化定价。如全球最成功的移动数据服务提供商之一的日本DoCoMo就号称拥有1000多项[[移动增值业务]]。为了实现最大收益,DoCoMo采取了分步收入的模式和分客户群进行[[定价]]管理的方法,其差异化收费和差异化服务以及运用基于分组化信息流量的计价方式大大增加了其用户数量、用户忠诚度和用户使用率,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借鉴。三级价格歧视服务差异通过提供差异化的、不同等级的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服务需求(如为[[大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为普通客户提供规范化服务等),进而实现价格的差异化。超越通信业务以外的服务和产业链服务联盟是电信运营企业服务创新的探索方向。根据“[[二八理论]]”对大客户实行个性化服务、建立客户经理负责制是开发和稳定大[[客户市场]]的关键。中国联通在这方面做了尝试和努力。通过建立各级[[大客户]]中心,为大客户提供上门服务、综合业务“一站式服务”,还为其提供交通港站和海关绿色通道等通信业务以外的服务,深受大客户的欢迎。 | ||
===== 三级价格歧视效应分析 ===== | ===== 三级价格歧视效应分析 ===== | ||
三级价格歧视概述三级价格歧视就是同一产品对不同消费群体制定不同的价格,从[[市场分割]]中增加收入。[[西方经济学]]认为,垄断者的定价公式,表示需求价格弹性。该式表明,价格与需求价格弹性有关。因此,通过分割市场,便能根据各市场中的不同分别[[定价]],小的市场收取较高的价格,大的市场收取较低的价格。但垄断者一般会将生产推进到的阶段,因此,必有。三级价格歧视民航客票的定价在民航客票[[定价]]中,航空公司将潜在的乘机者划分为两种类型(相当于将客票销售分割成两个市场)。一类是因公出差人员,私企公司高级职员等。他们对乘机时间要求较高,对票价不计较。因而,对他们可收取相对高的票价,而在时间上给于优惠,允许他们提前一天定票。另一类是收入较低的旅行人员,淡季出游者等。这部分人群对时间要求不高,但在乎票价。对于他们,在票价上可相对较低,而在时间上要求对航空公司有利。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民航的闲置客运能力,增加公司收益。若不进行[[市场分割]],实行单一的较高票价,就会把这部分潜在的消费者推出客运市场,公司的闲置客运能力便不能产生效益,这对公司是不利的。三级价格歧视优惠券的发放[[优惠券]]的发放也体现了三级价格歧视分割市场的效应。一些食品或化妆品的生产厂商经常会发一些附着在产品广告或报纸杂志上的优惠券,消费者剪下它们,再次购物时即可享受优惠,相当于对这部分消费者降低了价格。为什么不直接降价,而要采用优惠券发放呢?原因在于,并非所有的消费者都会这样做,只有对价格反应敏感的消费者才会这么做,即他们的需求价格弹性较高。这样,厂商便对其中需求价格弹性较高的一组,实施优惠措施,从而把潜在的消费者变成现实的客户,扩大了销售,增加了收益。三级价格歧视电影院的区别票价电影院的区别票价也体现了三级价格歧视的应用。影院的上座率,在节假日与平时不一样。若采用单一票价,则非黄金时段的消费者必然大幅减少。因此,影院根据三级价格歧视的原理,分割市场,区别对待,在不同的时段,收取不同的票价。此举,能够调动那些需求价格弹性较高的消费群体的积极性,刺激消费。而从电影经营单位(即生产者)的角度看,随着顾客的增加,分摊在每个顾客身上的成本降低,低于所收取的价格,因此,生产者剩余也是存在的。所以,三级价格歧视有利于增加社会福利。 | 三级价格歧视概述三级价格歧视就是同一产品对不同消费群体制定不同的价格,从[[市场分割]]中增加收入。[[西方经济学]]认为,垄断者的定价公式,表示需求价格弹性。该式表明,价格与需求价格弹性有关。因此,通过分割市场,便能根据各市场中的不同分别[[定价]],小的市场收取较高的价格,大的市场收取较低的价格。但垄断者一般会将生产推进到的阶段,因此,必有。三级价格歧视民航客票的定价在民航客票[[定价]]中,航空公司将潜在的乘机者划分为两种类型(相当于将客票销售分割成两个市场)。一类是因公出差人员,私企公司高级职员等。他们对乘机时间要求较高,对票价不计较。因而,对他们可收取相对高的票价,而在时间上给于优惠,允许他们提前一天定票。另一类是收入较低的旅行人员,淡季出游者等。这部分人群对时间要求不高,但在乎票价。对于他们,在票价上可相对较低,而在时间上要求对航空公司有利。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民航的闲置客运能力,增加公司收益。若不进行[[市场分割]],实行单一的较高票价,就会把这部分潜在的消费者推出客运市场,公司的闲置客运能力便不能产生效益,这对公司是不利的。三级价格歧视优惠券的发放[[优惠券]]的发放也体现了三级价格歧视分割市场的效应。一些食品或化妆品的生产厂商经常会发一些附着在产品广告或报纸杂志上的优惠券,消费者剪下它们,再次购物时即可享受优惠,相当于对这部分消费者降低了价格。为什么不直接降价,而要采用优惠券发放呢?原因在于,并非所有的消费者都会这样做,只有对价格反应敏感的消费者才会这么做,即他们的需求价格弹性较高。这样,厂商便对其中需求价格弹性较高的一组,实施优惠措施,从而把潜在的消费者变成现实的客户,扩大了销售,增加了收益。三级价格歧视电影院的区别票价电影院的区别票价也体现了三级价格歧视的应用。影院的上座率,在节假日与平时不一样。若采用单一票价,则非黄金时段的消费者必然大幅减少。因此,影院根据三级价格歧视的原理,分割市场,区别对待,在不同的时段,收取不同的票价。此举,能够调动那些需求价格弹性较高的消费群体的积极性,刺激消费。而从电影经营单位(即生产者)的角度看,随着顾客的增加,分摊在每个顾客身上的成本降低,低于所收取的价格,因此,生产者剩余也是存在的。所以,三级价格歧视有利于增加社会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