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后一修订版
前一修订版
制冷循环 [2017/11/30 13:26]
杨力宾 创建
制冷循环 [2019/01/06 08:59] (当前版本)
行 9: 行 9:
  
 制冷循环包括压缩式制冷循环、吸收式制冷循环、吸附式制冷循环、蒸气喷射制冷循环及半导体制冷等。压缩式制冷循环又可分为压缩气体制冷循环和压缩蒸气制冷循环。目前世界上运行的制冷装置绝大部分是压缩气体制冷循环。以往,制冷循环应用的制冷剂多半为商品名为氟利昂的氯氟烃物质CFC、含氢氯氟烃HCFC和氨等。但由于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CFC、HCFC正逐渐被对环境友善的新型制冷剂替代。 制冷循环包括压缩式制冷循环、吸收式制冷循环、吸附式制冷循环、蒸气喷射制冷循环及半导体制冷等。压缩式制冷循环又可分为压缩气体制冷循环和压缩蒸气制冷循环。目前世界上运行的制冷装置绝大部分是压缩气体制冷循环。以往,制冷循环应用的制冷剂多半为商品名为氟利昂的氯氟烃物质CFC、含氢氯氟烃HCFC和氨等。但由于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CFC、HCFC正逐渐被对环境友善的新型制冷剂替代。
-==== 工程应用 ====+===== 工程应用 ​===== 
 + 
 +====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 ​====
  
-  *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 
 由于空气定温加热和定温排热不易实现,故不能按逆向卡诺循环运行。在压缩空气制冷循环中,用两个定压过程来代替逆向卡诺循环的两个定温过程,故可视为逆向布雷顿循环。工程应用中,压缩机可以是活塞式的或是叶轮式的。 由于空气定温加热和定温排热不易实现,故不能按逆向卡诺循环运行。在压缩空气制冷循环中,用两个定压过程来代替逆向卡诺循环的两个定温过程,故可视为逆向布雷顿循环。工程应用中,压缩机可以是活塞式的或是叶轮式的。
  
行 20: 行 21: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 \varepsilon _{1}=\dfrac {1}{\left( \dfrac {P_{2}}{p_{1}}\right) ^{\dfrac {k-1}{k}}-1} $ 或 $ \varepsilon _{1}=\dfrac {T_{1}}{T_{2}-T_{1}} $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 \varepsilon _{1}=\dfrac {1}{\left( \dfrac {P_{2}}{p_{1}}\right) ^{\dfrac {k-1}{k}}-1} $ 或 $ \varepsilon _{1}=\dfrac {T_{1}}{T_{2}-T_{1}} $
  
-  * 回热式压缩空气制冷循环+==== 回热式压缩空气制冷循环 ​====
 从冷库出来的空气首先进入回热器,升温到环境温度;接着进入叶轮式压气机压缩升温;然后进入冷却器实现定压放热降温,理论上可以重新降到环境温度(此时工质处于高压状态);随后进入回热器进一步定压降温到冷库温度,再进入叶轮式膨胀机实现定熵膨胀过程,更进一步地降压降温,最后进入冷库定压吸热,完成循环。 从冷库出来的空气首先进入回热器,升温到环境温度;接着进入叶轮式压气机压缩升温;然后进入冷却器实现定压放热降温,理论上可以重新降到环境温度(此时工质处于高压状态);随后进入回热器进一步定压降温到冷库温度,再进入叶轮式膨胀机实现定熵膨胀过程,更进一步地降压降温,最后进入冷库定压吸热,完成循环。
  
行 26: 行 27:
  
 [{{:​回热式压缩空气制冷循环.jpg?​400|(图源网络)}}] [{{:​回热式压缩空气制冷循环.jpg?​400|(图源网络)}}]
-  *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
 压缩蒸气的逆向卡诺制冷循环理论上可以实现,但是会出现干度过低的状态,不利于两相物质压缩。为了避免不利因素、增大制冷效率及简化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节流阀(或称膨胀阀)替代膨胀机。 压缩蒸气的逆向卡诺制冷循环理论上可以实现,但是会出现干度过低的状态,不利于两相物质压缩。为了避免不利因素、增大制冷效率及简化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节流阀(或称膨胀阀)替代膨胀机。
  
行 36: 行 37: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 \varepsilon _{1}=\dfrac {q_{2}}{\omega _{0}} $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 \varepsilon _{1}=\dfrac {q_{2}}{\omega _{0}} $
-  * 吸收式制冷循环+==== 吸收式制冷循环 ​====
 吸收式制冷循环利用制冷剂在溶液中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溶解度的特性,使制冷剂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被吸收剂(即溶剂)吸收,同时又使它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下从溶液中蒸发,完成循环实现制冷目的。 吸收式制冷循环利用制冷剂在溶液中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溶解度的特性,使制冷剂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被吸收剂(即溶剂)吸收,同时又使它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下从溶液中蒸发,完成循环实现制冷目的。
  
行 43: 行 44:
 此种制冷循环耗功很小,因为循环中升压是通过溶液泵压缩液体完成的;其次是加热浓溶液的外热源温度不需很高,甚至可利用余热、地热和太阳能,较为经济环保。 此种制冷循环耗功很小,因为循环中升压是通过溶液泵压缩液体完成的;其次是加热浓溶液的外热源温度不需很高,甚至可利用余热、地热和太阳能,较为经济环保。
  
-  * 蒸汽喷射式制冷循环+[{{:​吸收式制冷循环.jpg?​400|(图源网络)}}] 
 + 
 +吸收式制冷循环的效率用热能利用系数ξ表示:$ \xi =\dfrac {Q_{1}}{Q2} $ 
 + 
 +Q2——制冷量(kJ/​h);Q1——发生器消耗的热量(kJ/​h) 
 +==== 蒸汽喷射式制冷循环 ​==== 
 +此种循环在实际应用中利用喷射器或引射器代替压缩机来实现对制冷用蒸气的压缩,以消耗较高压力的蒸气来实现制冷。制冷温度在3~10度范围内时,可采用水蒸气作为制冷剂。循环中有两路水蒸汽循环,一路是工作蒸汽循环,一路是逆向循环(此路循环起制冷作用)。 
 + 
 +锅炉中产生的水蒸气在喷管内绝热膨胀到很低的压力,因而造成混合室内压力较低,于是将作为制冷工质的蒸汽吸入。两路蒸汽混合后进入扩压管,利用蒸汽在经过喷管时得到的动能将混合汽压缩,使压力增加到其饱和温度比冷凝器中的冷却水温度稍高的值。此后,蒸汽进入冷凝器,凝结成液态。由冷凝器出来的凝结水一部分由水泵升压送入锅炉,完成工作蒸汽循环。其余的流经减压节流阀,降压降温后进入蒸发器吸热汽化制冷,完成逆向循环。 
 + 
 +这种循环除水泵消耗少量电力或机械功外,不需要动力机和压缩机,代之以构造简单体积小的引射式压缩器,在有蒸汽的场合有采用价值,但是经济性较差,且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不宜低于5度,故仅适用于空调和冷藏,不可用作冷冻。 
 + 
 +[{{:​蒸汽喷射式制冷循环.jpg?​400|(图源网络)}}] 
 + 
 +蒸汽喷射制冷循环的经济性用热能利用系数ξ表示:$ \xi =\dfrac {Q_{1}}{Q2} $ 
 + 
 +Q1——工作蒸汽在锅炉中吸收的热量(kJ/​kg);​ Q2——从冷室吸收的热量(k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