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 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 前一修订版 | ||
规模经济 [2017/12/15 14:09] 刘衍波 [规模经济参考] |
规模经济 [2019/01/06 08:59] (当前版本) |
||
---|---|---|---|
行 1: | 行 1: | ||
- | |||
====== 规模经济 ====== | ====== 规模经济 ====== | ||
规模经济(Economiesofscale)是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规模经济反映的是[[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规模经济的优越性在于: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总成本]]下降的特性。但这并不仅仅意味着生产规模越大越好,因为规模经济追求的是能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生产规模。一旦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到超过一定的规模,[[边际效益]]却会逐渐下降,甚至跌破趋向零,乃至变成负值,引发[[规模不经济]]现象。 | 规模经济(Economiesofscale)是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规模经济反映的是[[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规模经济的优越性在于: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总成本]]下降的特性。但这并不仅仅意味着生产规模越大越好,因为规模经济追求的是能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生产规模。一旦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到超过一定的规模,[[边际效益]]却会逐渐下降,甚至跌破趋向零,乃至变成负值,引发[[规模不经济]]现象。 | ||
行 37: | 行 36: | ||
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进入与企业知识基础具有[[协同效应]]的产品市场从事多元化;二是沿着企业既有主导产品的价值链进行[[纵向一体化]]合并。对规模经济的追求会导致大型多元化企业的出现和发展,这在德国和美国的化工产业中的确是常见现象。 | 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进入与企业知识基础具有[[协同效应]]的产品市场从事多元化;二是沿着企业既有主导产品的价值链进行[[纵向一体化]]合并。对规模经济的追求会导致大型多元化企业的出现和发展,这在德国和美国的化工产业中的确是常见现象。 | ||
===== 规模经济确定方法 ===== | ===== 规模经济确定方法 ===== | ||
- | 规模经济是通过扩大规模来表现的,经过[[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企业的规模经济应通过对企业规模的分析,确定它的最佳经济规模,按照这个经济规模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以使企业获得最高经济效益。经济规模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从而使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生产能力。当经济效益达到最佳状态时所对应的经济规模,就规模经济。确定企业最佳经济效益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日常的方法。规模经济会计分析计算法会计法是对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不同规模的成本、或不同[[规模企业]]同一时期的成本、利润的对比分析,从而确定[[企业规模经济]]的方法。会计法包括多种具体方法,常用的方法有:(l)[[短期成本]]法短期成本法是指在现有企业扩建前的短期内,只调整原材料和劳动力等的投人量(而不调整[[固定资产]]的投人量),与其各种产出量相对应的成本。短期成本法实际上是以盈亏平衡分析法为基础,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将短期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利润为零时的产量定为起始规模,利润最大时所对应的产量称为最佳经济规模。(2)最小总费用法最小总费用法是指通过制定各种可行的年产量方案,并分析计算出各种方案的总费用,然后对各方案总费用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其中总费用最小的年产量方案,就是最佳的经济规模。这种方法的数学表达式如下:F(Q)=C(Q)+S(Q)+I(Q)*E(d)式中F(Q):年产量为Q的总费用;C(Q):年产量为Q的生产成本;S(Q):全部产品运到消费者手中的费用I(Q):新建、改扩建企业所需的全部投资;E(d):投资效果系数。上述公式表明,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达到年产量为Q的经济规模所需支付的年总费用,它包括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的支付、在标准[[投资回收期]]内每年应分摊的[[基本建设投资]]和贷款利息。(3)最小费用函数法最小费用函数法是依据企业的经济规模,受到企业内部和外部因素,以及内外部关连因素影响和制约的客观规律,而建立的数学表达式:F(Q)=V(Q)+D(Q)+G(Q)式中F(Q):[[单位产品]]总费用函数;V(Q):单位产品企业内部费用函数;D(Q):单位产品企业[[外部费用]]函数;G(Q):单位产品企业内部与外部关连费用函数。运用规划论方法对上式求解得到变量Q,从而得到优化后的企业年产量Q值,即获得企业最佳经济效益所对应的经济规模(企业的规模经济)。求解企业最佳经济规模的具体方法是,当费用函数方程参数量已知的条件下,求最优解有两种情况:①费用函数为无约束条件时,对费用函数求导,并令F‘(Q)=0,即求出企业的最佳规模Q值。②总费用函数为有约束条件时,即在一定条件下求极小值,这时要运用规划论来解,通常情况是建立表达式F(Q)结构关系的三个函数与一组约束不等式,便可运用规划论方法求解出变量Q值。通常情况下,上述函数和不等式具有非线性,需用非线性规划方法求解。(4)[[成本函数]]法成本函数法是指在产出一定的条件下,对投人[[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时,将会实现生产成本最小的目标。它的数学表达式:minC(Q)=PK*K+PL*L式中C(Q):成本函数;K:投入的资金;L:投入的劳动;PK:投入资金K的价格;PL:投入劳动L的价;利用数学优化方法,在满足一定[[生产函数]]关系的[[产出水平]]上可以找到成本函数C(Q)的极小点;把不同产出水平上许多这样的优化点连接起来得到[[长期成本]]曲线;利用曲线拟合技术,选用适当的函数对曲线拟合,得到了既描述生产过程的内在联系,又反映了产出与成本相互关系的[[长期成本函数]]。这种方法能反映[[理论成本]]曲线,由此得出的企业经济规模具有适用价值。规模经济工程法工程法是依据生产技术及工艺特点,在生产能力平衡的前提条件下,综合考虑成本、运输、投资三项费用来确定企业的起始规模和最佳规模。具体操作时需列出若干可行方案。分别计算各个方案的三项费用,从中选出计算费用最小的方案为合理方案,该方案所对应的生产能力则称为企业的最佳经济规模。上述各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一定的适用价值,由于经济规模受多种因素制约,因此,上述各种方法都有局限性。其中[[短期成本]]法,它是一种静态分析法,而且只能适用于短期[[经济活动分析]],所以适用性较差;最小总费用法和最小费用函数法,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费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因而客观上找到稳定而准确的数据是很困难的,所以建立准确费用函数同样是困难的,因此由它确定的经济规模也不会十分准确,只能作为参考,提供一种定量方法,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的经济规模可能更准确;成本函数法也是应用数学模型,描素企业中各项经济活动及其它们之间内在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经济技术规律,从数学关系式的角度是科学的、有价值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复杂而微妙的过程,数学模型是不可能准确描素复杂的生产经营过程的。因此成本函数法也是为决策者提供一种具有参考价值的[[定量分析方法]]。工程法是从生产能力平衡的角度出发,以设备负荷率(或设备利用率)为依据来确定企业的经济规模,这种方法是根据企业的技术人员素质、管理人员素质、技术工人素质、设备技术素质、管理工作素质状态,考虑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确定的经济规模,这个规模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现状,而它不一定是效益最佳经济规模,即不一定是规模经济。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会计法对企业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最终可以确定一个合理的经济规模,即企业的规模经济。 | + | 规模经济是通过扩大规模来表现的,经过[[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企业的规模经济应通过对企业规模的分析,确定它的最佳经济规模,按照这个经济规模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以使企业获得最高经济效益。经济规模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从而使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生产能力。当经济效益达到最佳状态时所对应的经济规模,就规模经济。确定企业最佳经济效益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日常的方法。规模经济会计分析计算法会计法是对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不同规模的成本、或不同[[规模企业]]同一时期的成本、利润的对比分析,从而确定[[企业规模经济]]的方法。 |
+ | |||
+ | 会计法包括多种具体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 ||
+ | |||
+ | (l)[[短期成本]]法短期成本法是指在现有企业扩建前的短期内,只调整原材料和劳动力等的投人量(而不调整[[固定资产]]的投人量),与其各种产出量相对应的成本。短期成本法实际上是以盈亏平衡分析法为基础,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将短期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利润为零时的产量定为起始规模,利润最大时所对应的产量称为最佳经济规模。 | ||
+ | |||
+ | (2)最小总费用法最小总费用法是指通过制定各种可行的年产量方案,并分析计算出各种方案的总费用,然后对各方案总费用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其中总费用最小的年产量方案,就是最佳的经济规模。这种方法的数学表达式如下:F(Q)=C(Q)+S(Q)+I(Q)*E(d)式中F(Q):年产量为Q的总费用;C(Q):年产量为Q的生产成本;S(Q):全部产品运到消费者手中的费用I(Q):新建、改扩建企业所需的全部投资;E(d):投资效果系数。上述公式表明,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达到年产量为Q的经济规模所需支付的年总费用,它包括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的支付、在标准[[投资回收期]]内每年应分摊的[[基本建设投资]]和贷款利息。 | ||
+ | |||
+ | (3)最小费用函数法最小费用函数法是依据企业的经济规模,受到企业内部和外部因素,以及内外部关连因素影响和制约的客观规律,而建立的数学表达式:F(Q)=V(Q)+D(Q)+G(Q)式中F(Q):[[单位产品]]总费用函数;V(Q):单位产品企业内部费用函数;D(Q):单位产品企业[[外部费用]]函数;G(Q):单位产品企业内部与外部关连费用函数。运用规划论方法对上式求解得到变量Q,从而得到优化后的企业年产量Q值,即获得企业最佳经济效益所对应的经济规模(企业的规模经济)。求解企业最佳经济规模的具体方法是,当费用函数方程参数量已知的条件下,求最优解有两种情况:①费用函数为无约束条件时,对费用函数求导,并令F‘(Q)=0,即求出企业的最佳规模Q值。②总费用函数为有约束条件时,即在一定条件下求极小值,这时要运用规划论来解,通常情况是建立表达式F(Q)结构关系的三个函数与一组约束不等式,便可运用规划论方法求解出变量Q值。通常情况下,上述函数和不等式具有非线性,需用非线性规划方法求解。 | ||
+ | |||
+ | (4)[[成本函数]]法成本函数法是指在产出一定的条件下,对投人[[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时,将会实现生产成本最小的目标。它的数学表达式:minC(Q)=PK*K+PL*L式中C(Q):成本函数;K:投入的资金;L:投入的劳动;PK:投入资金K的价格;PL:投入劳动L的价;利用数学优化方法,在满足一定[[生产函数]]关系的[[产出水平]]上可以找到成本函数C(Q)的极小点;把不同产出水平上许多这样的优化点连接起来得到[[长期成本]]曲线;利用曲线拟合技术,选用适当的函数对曲线拟合,得到了既描述生产过程的内在联系,又反映了产出与成本相互关系的[[长期成本函数]]。这种方法能反映[[理论成本]]曲线,由此得出的企业经济规模具有适用价值。规模经济工程法工程法是依据生产技术及工艺特点,在生产能力平衡的前提条件下,综合考虑成本、运输、投资三项费用来确定企业的起始规模和最佳规模。具体操作时需列出若干可行方案。分别计算各个方案的三项费用,从中选出计算费用最小的方案为合理方案,该方案所对应的生产能力则称为企业的最佳经济规模。上述各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一定的适用价值,由于经济规模受多种因素制约,因此,上述各种方法都有局限性。 | ||
+ | |||
+ | 其中[[短期成本]]法,它是一种静态分析法,而且只能适用于短期[[经济活动分析]],所以适用性较差;最小总费用法和最小费用函数法,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费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因而客观上找到稳定而准确的数据是很困难的,所以建立准确费用函数同样是困难的,因此由它确定的经济规模也不会十分准确,只能作为参考,提供一种定量方法,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的经济规模可能更准确;成本函数法也是应用数学模型,描素企业中各项经济活动及其它们之间内在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经济技术规律,从数学关系式的角度是科学的、有价值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复杂而微妙的过程,数学模型是不可能准确描素复杂的生产经营过程的。因此成本函数法也是为决策者提供一种具有参考价值的[[定量分析方法]]。工程法是从生产能力平衡的角度出发,以设备负荷率(或设备利用率)为依据来确定企业的经济规模,这种方法是根据企业的技术人员素质、管理人员素质、技术工人素质、设备技术素质、管理工作素质状态,考虑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确定的经济规模,这个规模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现状,而它不一定是效益最佳经济规模,即不一定是规模经济。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会计法对企业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最终可以确定一个合理的经济规模,即企业的规模经济。 | ||
===== 规模经济参考 ===== | ===== 规模经济参考 ===== | ||
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随着企业生产规模扩大,而边际效益却渐渐下降,甚至跌破零、成为负值。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内部结构因规模扩大而更趋复杂,这种复杂性会消耗内部资源,而此耗损使规模扩大本应带来的好处相互消减,因此出现了规模不经济的现象。经济学中,有[[总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这两条曲线都是凹向上的。这两条曲线的交点意味着最佳规模的存在。在达到这个最佳规模之前,规模越大越好,称之为“规模经济”;在达到最佳规模之后,规模越大越不经济,就是“[[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经验学习曲线[[经验学习曲线]]又称经验曲线或改善曲线,是一种表示生产的单位时间与连续生产单位之间的的关系曲线。学习曲线效应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经验曲线效应表示了经验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当个体或组织在一项任务中习得更多的经验,他们会变得效率更高。这两个概念出自英语谚语:“实践出真知”。规模经济微观经济学有时也被称为[[价格理论]](PriceTheory),主要研究个体消费者,企业,或者产业的经济行为,及其生产和收入分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稀缺性]]、[[机会成本]]、供给和需求、弹性、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个人需求的加总(或市场需求)。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 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随着企业生产规模扩大,而边际效益却渐渐下降,甚至跌破零、成为负值。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内部结构因规模扩大而更趋复杂,这种复杂性会消耗内部资源,而此耗损使规模扩大本应带来的好处相互消减,因此出现了规模不经济的现象。经济学中,有[[总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这两条曲线都是凹向上的。这两条曲线的交点意味着最佳规模的存在。在达到这个最佳规模之前,规模越大越好,称之为“规模经济”;在达到最佳规模之后,规模越大越不经济,就是“[[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经验学习曲线[[经验学习曲线]]又称经验曲线或改善曲线,是一种表示生产的单位时间与连续生产单位之间的的关系曲线。学习曲线效应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经验曲线效应表示了经验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当个体或组织在一项任务中习得更多的经验,他们会变得效率更高。这两个概念出自英语谚语:“实践出真知”。规模经济微观经济学有时也被称为[[价格理论]](PriceTheory),主要研究个体消费者,企业,或者产业的经济行为,及其生产和收入分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稀缺性]]、[[机会成本]]、供给和需求、弹性、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个人需求的加总(或市场需求)。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