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éngběn] ====== 成本 ======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 ===== 成本会计涵义 ===== 一般定义 - 成本是生产和销售一定种类与数量产品以耗费资源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价值。企业进行产品生产需要消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货币计量,就表现为材料费用、折旧费用、工资费用等。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包括生产,也包括销售活动,因此在销售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也应计入成本。同时,为了管理生产所发生的费用,也应计入成本。同时,为了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质。 - 成本是为取得物质资源所需付出的经济价值。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购置各种生产资料或采购商品,而支付的价款和费用,就是购置成本或[[采购成本]]。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进行,这些成本就转化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 成本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付出或应付出资源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计量。 - 成本是为达到一种目的而放弃另一种目的所牺牲的经济价值。 版本定义 - CCA[[中国成本协会]]发布的CCA2101:2005《[[成本管理体系]]术语》标准中第2.1.2条中对成本术语的定义是:为过程增值和结果有效已付出或应付出的资源代价。注:应付出的资源[[代价]]:是指应该付出,但还未付出,而且要付出资源代价。注:资源代价是总合的概念。注:资源:是指凡是能被人所利用的物质。在一个组织中资源一般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注:术语“成本”可以使用形容词,如:用“多、少”或“高、低”来修饰。注:这里的成本是广义的概念,不是狭义的概念。 - [[美国会计学会]](AAA)所属的“成本与标准委员会”对成本的定义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未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 《[[成本与管理会计]]》(第11版)中对成本下的定义是:为了达到某一种特定目的而耗用或放弃的资源。 - ===== 成本主要分类 ===== - 按概念形成可分为理论成本和[[应用成本]]。 - 按应用情况可分为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 - 按产生依据可分为[[实际成本]]和估计成本。 - 按发生情况可分为[[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 - 按形成时间可分为[[历史成本]]和未来成本。 - 按计量单位可分为单位成本和总成本。 - 按计算根据可分为个别成本和[[平均成本]]。 - 按包括的范围可分为[[全部成本]]和部分成本。 - 按生产过程中的顺序关系可分为[[车间成本]]和工厂成本。 - 按生产经营范围,可分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 按与收益的关系可分为已耗成本和[[未耗成本]]。 - 按与决策的关系,可分为[[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 - 按与现金支出关系,可分为付现成本和沉没成本。 - 按与计划的关系,可分为[[计划成本]]和预计成本。 - 按数量变化关系,可分为边际成本、[[增量成本]]和差别成本。 - 按可否免除,可分为[[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 - 按可否推迟发生,可分为可递延成本和预计成本。 - 按发生可否加以控制,可分为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 - 按形态,可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 按发生与产品生产的关系,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 按产品成本的构成情况,可分为主要成本和[[加工成本]]。 - 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称为[[沉没成本]]。为了便于进行成本管理,还可运用其他一些[[成本分类]]概念,如机会成本、[[责任成本]]、定额成本、目标成本、[[标准成本]]等等。 ===== 成本经济性质 ===== 经济学家眼中的成本与[[会计账户]]上规定的成本,即经济成本与会计成本,二者在含义上存在较大差异。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会计账户,它记录了企业在过去一段时期内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支出,这些支出被称为会计成本。会计成本常被用于对以往经济行为的审核和评价。而经济学家分析成本的目的在于考察企业的决策,并进而分析资源配置的结果及效率,所以经济学中对成本的使用重在衡量稀缺资源配置于不同用途上的代价。这涉及使用一项资源或做出一项选择放弃掉的机会,即机会成本的概念。马克思曾科学地指出了成本的经济性质:“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生产的每一个商品W的价值,用公式来表示是W=C+V+M。如果我们从这个产品价值中减去[[剩余价值]]M,那么,在商品剩下来的,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C+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商品价值]]的这个部分,即补偿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价格的部分,只是补偿商品使资本家自身耗费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0页)。马克思的这段话,第一,指出的只是产品成本的经济实质,并不是泛指一切成本;第二,从耗费角度指明了产品成本的经济实质是C+V,由于C+V的价值无法计量,人们所能计量和把握的成本,实际上是C+V的价格即成本价格;第三,从补偿角度指明了成本的补偿商品生产中使资本自身消耗的东西,实际上是说明了对成本对再生产的作用。也就是讲产品成本是[[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补偿尺度,由此也可见,在一定的产品销售量和销售价格的条件下,产品成本水平的高低,不但制约着企业的生存,而且决定着剩余价值M即利润的多少,从而制约着企业再生产扩大的可能性。马克思对于成本的考察,既看到耗费,又重视补偿,这是对成本性质完整的理解。在商品生产条件下,耗费和补偿是对立统一的。任何耗费总是个别生产者的事,而补偿则是社会的过程。耗费要求得到补偿和能否得到补偿是两个不同的事情。这就迫使商品生产者不得不重视成本,努力加强管理,力求以较少的耗费来寻求补偿,并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也有的认为: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多种所有制的生产主体同时并存;[[理论成本]]。生产主体是小商品生产者的,只有[[生产资料]]需要购买即势支费用,所需要的劳动就是生产者本身,不需付给资,可以用C作为其理论成本;生产主体是国有企业的,以社会作为主体,商品生产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都可看作社会的耗费,是社会生产成本,可以用C+V+M作为其理论成本;其他生产主体一般用C+V作为理论成本。 ===== 成本构成内容 ===== - 原料、材料、燃料等费用,表现商品生产中已耗费的[[劳动对象]]的价值。 - [[折旧费]]用,表现商品生产中已耗费的[[劳动资料]](手段)的价值。 - 工资,表现生产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 成本成本分析 ===== 调研发现,有效的成本分析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与否的基本要素。不完善的成本分析可导致单纯的压缩成本,从而使企业丧失活力。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析与控制系统,能让企业的管理者清楚地掌握公司的成本构架、盈利情况和决策的正确方向,成为企业内部决策的关键支持,从根本上改善企业成本状况。铂略咨询认为,正确的成本分析对一家公司是否盈利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成本分析的不利,企业可能因为未将费用合理分摊至不同产品而导致定价失误,从而长期陷入越卖越亏的怪圈。[2] ===== 成本影响作用 ===== - 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 成本是制订产品价格的基础。 - 成本是计算企业盈亏的依据。 - 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依据。 - 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 - 借助成本可以反映国家和企业[[经济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它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因为它可以反映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低,原料和劳动力的消耗状况,设备利用率,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高低。[[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成本下降,利润就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可以增加,相对的社会积累就可以增加,为逐步降低物价和提高人民生活创造条件。 ===== 成本降低途径 ===== - 改善经营管理,采用新技术,提高设备利用率。 - 减少固定资产的消耗,节约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提高劳动生产率。 - 推行定额管理,降低制造费用。 - 加强[[预算控制]],降低期间费用。 - 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全面降低成本费用水平。 ===== 成本成本关系 ===== 费用和成本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两者又有一定的关系。两者的联系在于,成本是按一定对象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也就是说,生产成本是针对于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如某产品、某类产品、某批产品、某生产步骤等)对当期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而形成的,期末当期已销产品的成本结转计入当期的费用中。两者的区别是,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它是针对一定的期间而言的,而与生产哪一种产品无关;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或商品相联系,而不论发生在哪一个会计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