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量计量系统主要实现电厂上网、下网和联络线关口点电能量的计量,分时段存储、采集和处理,为结算和分析提供基本数据。若为计量计费系统,则还包括对各种费率模型的支持和结算软件。i电能量计费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集成和数据采集等技术,将众多计量点的数据进行自动采集、传输、统计、分析。并利用服务品和Oracle平台实现对数据进行自动计算、分析、生成报表,web页发布、浏览、数据查询、以及与MIS系统连接等功能,并可计量异常情况报警等。
中文名称 | 电能量计量系统 |
英文名称 | tele-meter reading system,TMRS |
定 义 | 对电能量计量数据进行自动采集、远传和存储、预处理的系统。 |
应用学科电力(一级学科),调度与通信、电力市场(二级学科)
上个世纪电能量计量系统的发展进程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电能量的采集和统计处理仅作为SCADA/RTU中的一项功能。由于受当时设备的能力限制,其采集精度、数据的可靠性、连续性均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只能作为SCADA系统监视电网运行工况之用,远未达到电能量计量和计费的要求。当时电能量数据与常规的远动采用同一种通信规约,信息由同一台RTU通过同一通道进行传输,由主站系统按“冻结¾读数¾解冻”的方式统计与处理。由于RTU的数据存贮方式、容量和远动通信规约都不支持按分钟/小时定义的采集周期,大容量存贮和大批次的数据传送,尤其是通道、主站系统或RTU本身发生故障或进行例行检修还会影响电能量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连续性。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外知名厂商如L&G、ABB、UTS等先后推出独立于原SCADA/RTU系统的电能量计量专用系统。国内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推出了自行研制的电能量计量系统例如PBS-200
电能量计量系统应设计成一个独立完整的系统鉴于各级电力公司是以电能量作为其计费、考核、奖惩的主要依据,因此必须有一个独立完整的系统来保证电能量的采集、传送、处理过程的可靠性、唯一性、准确性和连续性。
电能量采集对实时性要求不高,但对同时性要求较高相对SCADA系统而言,电能量计量系统只是一个准实时系统,冻结周期应满足分时段计量精度要求,一般设置为5~30min,最短为1min。其传送周期应满足结算和统计报表的要求,一般以小时计。
电能量采集精度要求高由于电能量是一个累计值,因此即使是微小的误差日积月累后也会达到难以置信的程度,而对售电和用电双方来说,此累积值就是经济上的亏损,因此,计量精度的选择原则应是容量越大精度越高,大容量的电厂和输电线宜使用0.2级及以上的精度的电能表计。
数据源唯一性原则
软件高可靠性原则除了配置上要求系统各个环节具有高可用率,能独立运行外,针对系统的特点,软件设计应考虑以下要求:
计费关口点设置原则